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人物访谈 >> 正文

人物访谈

数学家的境界:享受世界为我歌唱
江苏消费网 (2017-11-01)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

  36岁的许晨阳属鸡,他在本命年下半年因“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做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独得了奖金100万美元的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奖”。

  许晨阳计划拿出一部分,成立奖学金,鼓励研究代数方向的年轻人。

  许晨阳18岁就入选中国数学集训国家队免试上北大,5年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2011年作为“青年千人计划”回北大担任教授,到明年秋天再回美国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担任教职,走了一条顺风顺水的学术精英之路。

  “我叫许晨阳,在1981年重庆出生,成都长大,18岁上了北京大学,23岁去美国普林斯顿念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2012年底回到中国,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代数几何。”

  不敢称“数学家”的大师兄

  10月28日,身高约一米八五、肩宽体阔,健壮如一尊罗汉的许晨阳,戴着黑色细框的雷朋近视眼镜出现在了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前一场与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台下的百余名观众除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有北京四中等名校校长、老师及科技迷。

  许晨阳讲话偶尔掺杂英语,思维敏捷清晰,语速较快。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他喜欢的金庸笔下人物——令狐冲一样坚实可靠,略沙哑的说话声有些许江湖豪侠气。

  许晨阳的微信名叫“大师兄”,有两层意思:一在北大数学系,与学生在一起,他算是大师兄;二是他最喜欢的令狐冲就是华山派的大师兄。

  许晨阳更喜欢称自己是数学工作者。虽然获得了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2017年未来大学大奖,2017/2018年“庞加莱讲席”入选者等数学重奖,但他觉得自己还没资格称“数学家”。

  即使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花一个小时要想完整理解双有理代数几何也很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从机器人视觉成像时,需要把照片从二维图转回三维全息图像,到密码学中的椭圆几何码,再到平时拿手机微信支付的密码背后,都有代数几何的功劳。只不过人们看不到深深藏在生活中的数学。

  对于成为数学工作者,许晨阳十分谦虚。三四岁时,许晨阳就比同龄人识数多,对数字有感觉。他就读于成都九中,一个没有很强数学竞赛传统的中学。“从小学到初中,在班上数学成绩还算好,数学竞赛还可以。”

  实际上,许晨阳唯一一次参加全国级别的数学竞赛是在1998年,作为四川队最后一名入选冬令营,又幸运地被选进1999年国家数学集训队,由此免试进北大。

  “我也没有觉得自己明显比别人聪明很多,就是好一点。因为搞了数学,没有费太大劲,上了北大,没有参加高考。”他说。

  “就像孩子看到大海”

  许晨阳真正接触现代数学则是在进入北大后,让他真正下定决心进行数学研究作为人生职业。“很幸运,在大学阶段确定做数学是自己比较擅长,又很喜欢的事情”。

  进入北大后许晨阳才发现,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完全是两回事。中学数学漂亮、精致,强调技巧,但都是一两千年以前大家知道的东西,大学数学则是几百年来人类杰出的思想搭建起来的,先强调思想,再强调技巧。

  在他的北大同学中,很多人也像他那样第一次接触现代数学,兴奋地自发研究,正是这种同学之间在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对许晨阳后来的发展作用很大。

  “当时感觉像是一个从小没有见过大海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看到大海的感觉一样,真的特别兴奋、特别激动。”许晨阳说。

  虽然毕业十年聚会后,许晨阳发现同届同学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做金融,从事基础数学研究在二十分之一。许晨阳却专注于数学。

  在大学,许晨阳并不是每一门课分数都特别高,成绩通常在年级第四或第五。他喜欢的课就花多些时间,不喜欢的课就在考试之前学习一下。不去上课,他就在图书馆里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数学对我的吸引力更大。”许晨阳说。在当时,代数几何还有点难,好奇喜欢挑战的许晨阳因为少人问津,就选择了这个领域。

  《当代数学——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是许晨阳特别喜欢的数学科普书。他觉得,数学就是为了“心智荣耀”。

  “任何知识最后都会跟数学研究结合在一块,做数学研究的动力本身也就是对宇宙边界的探索,对于人类知识的这种扩充。”他说。

  “整个世界为我歌唱”

  理论数学家的常规工作环境经常是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支笔、几张纸。

  如果没有与施一公等一起获得未来科学大奖,被公众关注成为80后的学术明星,许晨阳的日常生活几乎不出北大校园。有时候,他一整天就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思考代数几何研究。

  遇到思考瓶颈时,他会沿着未名湖畔散步。从大学时代开始,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在路上没事的时候,就想想到底学到了什么东西,不停地跟自己在脑子里对话,把学的东西在脑子里反反复复展现,融合到脑子里。这才是真的学习。”

  在散步过程中,许晨阳的确有几个灵光乍现的瞬间,必须随时拿笔记下来,防止忘记。

  过往的行人看不出这个高壮小伙子神情上有什么异样,只有许晨阳自己内心知晓,这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和成就感就像“整个世界为我歌唱”。他只想快速找个封闭空间,把刚才的想法演算出来。

  遇到做不出新东西的创造性恐惧时,许晨阳会用给学生上课的方式来排解,因为帮助学生也是有意义的事。这就像他当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时,他感觉在学校里行走的每位教授都是科学界巨人,即使他做不出数学研究,也能好好欣赏这些巨人的成果。

  许晨阳的办公桌旁有一块白板,可以让他随时能把脑子里的想法用图形或数字描述出来。

  他的办公室也有音响。在思考时,他放巴赫或者肖邦的轻柔音乐,或者美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爵士乐。至于激情的贝多芬,留给下班后的生活中来听。

  1981年出生的许晨阳,爱好与同龄人并不相异。他喜欢音乐、电影、小说、旅游、美食。体育曾是他的爱好,但两年前运动受伤后,他就没有再运动。在他的朋友圈中,有一条是关于自己体重的思考,“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他也曾一年看50部电影。只要不是太商业的片子,他都喜欢。喜欢的导演则是英格玛·伯格曼和伍迪·艾伦。

  但是数学工作让他不能有太多精力去放在这些上。就像他自己的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说的,“对于好的数学家来说,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信仰、信誉也好,内心深处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毫无疑问是数学。”

  对许晨阳来说,他非常享受这种日复一日,能够超越现实生活,去聆听和发现世界规律的时刻,去享受“整个世界为我歌唱”的瞬间。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