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_pic
::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抽检信息 - 正文

2015年防紫外线服装风险监测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28

       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天气,防晒或者防紫外线功能的服装颇受城市女性青睐,可其防晒功能和产品质量到底如何?面对鱼龙混杂的防晒服市场,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让消费者了解市场上销售的防晒衣是否能够做到有效防护,从而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江苏省质监局近期组织开展了防紫外线服装的风险质量监测。本次风险监测采用随机购样方式,共监测82批次样品,其中市售实体店抽查12批次,电商平台70批次,产品产地涉及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经检测,82批次样品,有22批次样品符合“防紫外线产品”要求,占比26.8%;在透气性方面,82批次样品有31批次的透气性≥180mm/s,占比37.8%,透气性、舒适性较好。同时具有防紫外功能且透气性较好的批次仅有5批次,占比6.1%,说明防紫外与透气难兼顾。

一、风险监测项目及检测依据

本次风险监测项目为防紫外性能、透气性,同时考虑到消费者实际使用情况,对产品进行标准洗涤10次后,再对样品进行防紫外、透气性能进行测试。

表1、防紫外线服装风险监测项目及依据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依据

判定或参考依据

标准值

1

防紫外线性能

UPF

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40

T(UVA)AV

<5%

2

透气性

GB/T5453-1997《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21295-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180mm/s

 

二、总体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在本次监测的82批次样品中,经检验,符合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中规定的“防紫外线产品”要求的样品22批次,符合率为26.8%,与去年监测该指标符合率相比上升了6.8个百分点(2014年监测符合率为20%,2013年抽查合格率为26.7%)。说明大部分监测产品名不副实,不具有其产品宣传的防紫外线或防晒功能,因此,其号称的“防紫外线”或“防晒”功能,仅仅是炒作概念、玩噱头,欺骗消费者。

在本次监测的82批次样品中,经检验,符合GB/T21295-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标准规定的透气性要求的样品31批次,符合率为37.8%。

在本次监测的82批次样品,同时具有防紫外功能且透气性较好的批次仅有5批次,占比6.1%,说明防紫外与透气难兼顾。

此外,考虑到消费者实际使用情况,对样品进行了标准洗涤10次后,再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比较。经标准洗涤10次后,82批次样品经洗涤后,有21批次样品符合“防紫外线产品”要求,占比25.6%,而且从每个样品具体的实测值来看,大部分样品的UPF值较洗涤前有所减小,防紫外功能有所削弱。

在透气性方面,82批次样品经洗涤10次后,有33批次的透气性≥180mm/s,占比40.2%,大部分样品的透气性能较洗涤前有所增加。

(二)风险监测指标分析

1、防紫外线性能分析

服装的防紫外线性能是指通过面料减少紫外线透过量,防止人体因过多照射紫外线而引起的各种皮肤伤害。顾名思义,抗紫外线纺织品应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辐射功能。从光学原理讲,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其余部分透过物体,在一般情况下,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100%。同样,紫外线照射到织物上也是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其余的透过织物。因此,照射在织物上的紫外线被反射和吸收越多,透过织物的紫外线就越少,对紫外线的防护性也就越好。一般织物通过增加涂层来起到防护紫外线效果,目前常用涂层主要是由各种无机类纳米材料组成,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屏蔽掉一部分紫外线,此外其特殊的电子缺陷结构可以吸收一部分紫外线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达到防紫外线的作用。

依据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中规定:只有当紫外线防护系数UPF>40,且日光紫外线UVA的透过率T(UVA)AV<5%时,才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所谓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是指皮肤没有防护时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通俗地说,比如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数值越大,对皮肤的紫外线防护功能就越强。日光紫外线UVA是指波长在315nm~400nm的日光紫外线辐射,这段波长对人体的伤害最强,所以标准规定该段波长的透过率不得高于5%。

表2 防紫外性能评价统计表

 

项目

监测批次

符合“防紫外线产品要求”批次

占比%

防紫外

性能

洗前

82

22

26.8

洗后

82

21

25.6

 

从此次监测结果来看,符合国标GB/T18830-2009标准中规定的“防紫外线产品要求”达到了26.8%,洗后符合批次为25.6%。并且从每个样品具体的实测值来看,大部分样品的UPF值较洗涤前均有所减小(下降了3-5个百分点),防紫外功能有所削弱。

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防紫外整理(如涂层)是主要途径。实际上,纺织面料的纤维成分、质地疏密厚实程度、颜色的深浅等等,都会对防紫外线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一般而言,组织结构紧密、厚实、颜色深的面料防紫外线性能较好。

这是由于在洗涤过程中,具有防紫外功能的涂层受到破坏,防紫外性能衰弱,同样洗涤过程中织物结构变松、孔隙变大,也会导致紫外线透射率增加,防紫外功能下降。

2、不同价格区间防紫外功能列表分析

从防紫外服装的性价比来分析,为此,我们将此次抽查的商品价格划分了3个价格区间进行合格率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商品的价格和功能基本成正相关。在100元以下的服装具有防紫外功能的仅为12.5%,说明该价格区间的所谓“防晒衣”,大多数根本不具备防紫外功能;在200元及以上的服装具有防紫外功能的比例也仅仅为35.3%,说明大约2/3的产品也是名不副实,不具备防紫外功能。

表3 不同价格区间合格情况统计表

 

价格区间

抽查

批次

符合“防紫外线产品”要求批次

占比%

100元以下

16

2

12.5

100~200元

49

13

26.5

200及以上

17

6

35.3

 

3、透气性

透气性指标通俗指空气穿透服装的速度,是在规定的压差条件下,测定一定时间内垂直透过试样给定面积的气流量。防晒衣的透气性与选用面料的紧密程度、是否有涂层、涂层类型及厚薄等相关。织物结构越紧密,抵抗性越强,透气性越差;反之,透气性越好。带有涂层的面料透气性差。

参考GB/T21295-2007《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进行评定,透气性指标≥180mm/s,透气性、舒适性好。而一般一些采用化纤涂层面料制造的产品,往往透气性、舒适性相对较差。

表4 透气性能评价统计表

 

项目

监测批次

透气率≥180mm/s

批次

占比%

透气性能

洗前

82

31

37.8

洗后

82

33

40.2

 

从洗涤前后的测试数据对比来分析,在抽查的82批次中,洗涤后透气性能要好于洗涤前,大部分样品的透气性能较洗涤前有所增加(增加了5-1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防晒衣经洗涤后面料结构变松散,孔隙变大,导致透气能力增强。再有由于在洗涤过程中,面料涂层受到拉伸或破坏,使面料表面孔隙变大,透气性同样增加。

4、防紫外性能与透气性能难兼顾

在所有被测试的82样品中,能做到防紫外线性能好,且透气性好的较少。在具有防紫外产品的22批次样品中仅有5批次的透气率超过了180mm/s,仅占监测样品批次数的6.1%。这说明大多产品的防紫外功能主要是靠表明涂层来实现,使得紫外线不容易透过,而涂层对透气则具有很好的抵抗作用,导致透气性差。

三、消费指南

1、不要轻信商家的过度宣传,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理性选购防紫外线服装产品,许多普通服装也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相同的服装的防紫外线性能,深色的比浅色的好,面料厚的比薄的好,面料结构紧密的比疏松的好。

2、消费者在选购防紫外服装时,要尽量选择正规诚信厂家,购买时重点注意两个指标,一个是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必须大于40,另外一个是日光紫外线UVA的透过率T(UVA)AV必须小于<5%,只有这两个指标同时达标,才可以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3、购买防晒衣,防晒功能固然最重要,但也不可忽视服装的透气性。应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穿着体感较为凉爽的防晒衣。化纤类的产品透气性较差,消费者要尽量避免选择。

来源: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编辑:白杨)


品牌展示